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进步概述
西方科学哲学产生以来,历程了一个明显的转变,即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常识的逻辑模型到科学理论的历史模型的转变。代表这种历史进步的三个主要流派是:以孔德为开创者的实证主义;以波普尔为开创者的证伪主义和以库恩为开创者的历史主义。
(一)实证主义的缘起与演进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派别,倡导以经验论传统为认识基础,反对形而上学,并历程了前后相继的三个进步阶段。
第一代实证主义:孔德继承了17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一直存在的经验主义传统,尤其是贝克莱、休谟的主观经验论和牛顿的机械论哲学,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觉得:“经验是常识的唯一来源,所有科学常识都需要打造在经验证实的基础上。”
第二代实证主义:
19世纪末,物理学范围的深刻变革推进了实证主义的进一步进步。马赫同意并改造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原则,进一步反对形而上学。把“科学的任务看作是对事实的概要性描述而非理解和讲解,并把人的经验看成中立的感觉要点,所有研究都是探知这类要点的联结方法,强调除感觉经验以外的存在都是多余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第三代实证主义:20世纪初,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诞生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使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作为经验论传统与数理逻辑相结合的年代产物。一方面,继承了马赫的经验论原则,更为彻底的反对所有形而上学,觉得:“只有数学和逻辑的命题、经验科学的命题才算有意义的,而形而上学的命题是一些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其次,提出科学常识的增长是不断通过总结逻辑,得到被经验证实而具备较高概率的命题和理论。这种累进式积累的机制是:一个相对自足的理论为另一个内涵更大的理论所吸收,或者归化到另一个内涵更大的理论。
(二)证伪主义的批判与继承
1.证伪主义对实证主义的超越。证伪主义,又称“批判理性主义”,是在同逻辑实证主义争论之中产生和进步起来的哲学流派。它的开创者波普尔倡导以“证伪”取代“证实”,以“试错法”取代“总结法”。证伪主义还把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从命题的意义标准转向科学常识的增长,把科学的办法论从逻辑的证明转向猜测和反驳。同时,用证伪主义的科学动态进步模式(问题――猜测――反驳――新的问题)来代替证实主义的科学常识积累模式(经验――理论――经验的证实――理论的扩充)。除此之外,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实证主义拒斥本体论问题的态度,提出了“突现进化论”和“三个世界”的理论,为科学哲学开辟了新的视线,成为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之间的过渡性哲学。
2.证伪主义对实证主义的继承。虽然“证伪原则”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提出的,但证伪主义仍然是以“经验”作为检验“科学真理”的规范的。因此暴露了从实证主义那里继承下来的先天缺点:(1)从纯逻辑、纯理性的科学“内部”方面去探讨科学的进步,企图为具体科学理论寻求一种普适的理想模式。(2)觉得经验和察看是稳定、客观、靠谱的,是对科学理论做出评价的唯一基础。因为这两点根本缺点,当历史主义兴起的时候,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一块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
(三)历史主义的融合与革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以库恩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历史主义反对逻辑主义只重视从“内部”来研究科学本身的倾向,倡导要从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这个“外部”来研究科学本身,强调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整体,需要研究这个系统的构成及各要点之间的相互用途。
为了克服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库恩倡导尊重历史,用历史的办法从动态角度来考察科学进步的机制和规律。强调社会学和历史学对于研究进步问题的要紧用途,倡导深入到科学史之中,对科学进步的事例进行研究,以科学进步的历史事实为评判尺度来探讨科学进步的模式、科学进步的评价标准等问题,而不是对科学的进步过程进行简单的逻辑重建,为科学行为定下不变的不可违反的规则的规范办法论。基于此,提出了一个既包括有常规科学的量的进化,又包括有科学革命的质的飞跃的科学进步模式和一个带有综合性和总体性的“范式”定义。
2、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演变逻辑
(一)从评价标准的“逻辑基础”到“历史整体性”的转变
自从库恩开始的历史主义,明确反对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寻求一个常见适用的评价标准的企图,并且反对它们以经验与逻辑为唯一准则,静态地剖析科学常识的逻辑结构或科学进步的模式,倡导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随科学理论的进步而发生变化的,应从动态的科学史中去捕捉科学进步的特征和规律。
逻辑实证主义者和波普尔都将科学发现及科学理论的基础归结为单一的逻辑,或者是总结的,或者是演绎的。觉得从这最基础的逻辑原理出发,大家可以解决科学及其理论面临的所有问题。而历史主义觉得,“对于历史学家或者至少对这个历史学家来讲,理论在某些本质方面是整体性的,就他所能讲的,理论一直存在的,因而一直覆盖着可设想的全部自然现象。”作为历史视域下的科学哲学,它的基础是遭到它所处年代的各种条件所限定的,也就是说科学理论的基础不是唯一的。逻辑主义者们的逻辑原理,不过是科学的发现办法,作为办法,更不是唯一的。因此,历史主义倡导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也是随科学理论的进步而发生变化的,强调应到动态的科学史中去捕捉科学进步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克服了逻辑主义的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和科学实践相距甚远的缺点,将西方科学哲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从科学进步模式的静态积累到动态飞跃的辩证考察
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倡导科学进步的“积累进步模式”相比,觉得科学进步是科学命题及理论的单纯积累过程,是单纯量的增加;波普尔的“证伪模式”是不是定型的模式,觉得科学的进步是通过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不断否定而达成的,是一个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反对科学进步的常识积累过程。
到了历史主义这里,库恩综合了以上两种进步模式的合理性成分。他觉得,科学进步模式不是实证主义只重视持续性的积累,更不是证伪主义只重视理论的“质变”,他用“科学的常规阶段”、“科学的危机阶段”、“科学的革命阶段”将科学的进步过程看做是范式不断更迭的进步过程,在科学进步的“量”和“质”的把握上,库恩的看法更好的做到了二者的结合。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库恩的科学进步模式充分展示了哲学特有些辨证思维:将整个科学的进步看为一个过程不一样的整体,保留了科学结构的完整性。与马克思主义者们主张的水平互变规律不谋而合,水平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科学初期阶段,与量的积累相同;到了危机阶段,表明己经做好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筹备;到了科学革命阶段,表明出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库恩也强调范式的新旧交替不会终结,一直旧的范式被新的范式所取代,巡回往复以致无穷。
(三)从科学视线“纯理论”的推演到重视 “非理性”的研究
科学哲学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进步,也历程了从对“经验理性”的片面强调,到对“非理性”原因的渐渐承认与看重的这一过程。
在实证主义者们那里,建构科学理论的是逻辑中的总结办法,而科学本身是对真理的无限逼近,真理是对客观经验的真实反映,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势必不包含非理性的方面。所以,持逻辑模式思维的哲学家们,对非理性原因都不够看重,甚至是采取一种摒弃的态度,觉得非理性原因应该排除在科学以外,非理性原因将会影响科学理论的纯洁性。尽管波普尔在其理论中提出了 “期望”这个定义,但从对科学本质的讲解中,波普尔本人还是坚持理性原因作为科学理论的基础,“期望”定义的提出只不过为知道释他理论中“理论在先”的矛盾。
然而,库恩觉得科学不止是已经存在的常识体系,它还是人类在各种时间活动中探索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是科学一同体、科学范式和特定客观对象三者之间相互用途相互影响的活动。
3、科学哲学演变的评价与深思
(一)对科学哲学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演变的评价
1.科学哲学本性应当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对科学哲学理论本性的全方位把握历程了一个过程。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科学哲学理论割裂了逻辑的与历史的联系,或脱离历史片面强调逻辑剖析;或脱离逻辑片面强调历史描述,两者都违背了辩证思维的逻辑需要。
逻辑主义者觉得,科学哲学的中心任务是对既定的科学研究成就作语义和 逻辑剖析,“合理重建”科学理论,清除语义和逻辑疑难,测定理论的事实支持程度,提出同意科学倡导的明显准则,并应用这类准则对科学理论作评价。并且把据以同意或评价理论的规范和准则视为对所有年代的科学都是常见有效的,从而把逻辑剖析绝对化;而历史主义者则觉得,科学模型应该同实质科学及其历史符合。整个科学事业的进步过程;科学的目的、办法、问题和内容的变化;科学理论、假说的发现与辩护等等,都是科学哲学所要研究的。然而,他们却总是陷入科学史的具体事件中,只不过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理论、办法的变化,却不去揭示科学进步的合理性标准,对所有办法论原则采取了相对主义的态度。
综上所述,逻辑主义强调对科学理论的“横向”逻辑剖析,历史主义强调对科学进步的“纵向”历史剖析,两者都从一个侧面丰富了逻辑的办法和历史的办法,但又走向极端。无论是逻辑主义,还是历史主义,理论上的片面都妨碍了科学哲学理论的深化。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达成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现代科学哲学理论进步势必提出的需要。
2.科学哲学进步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原因的融合。理性原因和非理性原因是人类认识不可以割裂的两个要点,打造在人类认识之上的科学同样同时包括着理性原因和非理性原因。逻辑主义侧重于进行科学“内部”建构的研究,重视实践和理性原因在科学和哲学进步过程中有哪些用途。觉得经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除经验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是多余的、形而上学的;历史主义则将研究视角从科学“内部”结构扩展到了社会历史范畴,重点进行社会关系、社会条件的外在研究。这两种思想一个研究科学的认识本性,另一个研究科学的社会本性;它们互补的探讨了科学活动的理性原因和非理性原因。
(二)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迪
第一,当代科学与哲学日益紧密的联系,需要大家科学看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科学哲学对某一种特定科学的定义、含义、论证,都是因为在这个科学及其范围产生突破,并对这个科学有了理论需要而言的。其次,无论是一个通过事实得出的科学哲学理论,还是通过事实得出的科学哲学的假说,他们的目的和宗旨都在理解科学和促进科学的向上进步。因此,无论是什么思想流派风靡和高调的时期,它的思维模式一直源自科学实质,又要返回到科学实质之中。
第二,自然科学范围的研究范围的拓展和认识程度的纵深,需要科学哲学研究运用多样化理论与办法。科学哲学从实证向历史主义的转变过程中,科学研究者们对科学办法的探索历程了总结、演绎、文化从单一到多元的进步过程。科学哲学从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办法在科学研究的重要程度。而从当代的科学进步和进步前景来讲,大家面临着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方向,因而,更应当重视科学理论和研究办法的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
第三,科学哲学理论的演进是不断批判、继承和进步的过程,大家对科学的哲学深思也应当从辩护走向批判与审度。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演变过程中,每个思想流派无论是在理论上的合理之处还是其不足之处都一定量上体现了前后相继的思想特征。西方科学哲学的进步也正是在这种不断批判、继承和进步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大家也要一直秉承这种“批判――继承――革新”的科学态度,敢于批判,了解继承,勤于革新,达成进步。